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富貴險中求

2007/09/14 苦 勞社論
 
要說這次入聯公投是不顧國際形勢的笨招,恐怕也未必。
不論你承不承認,雖然蔣經國執政末期走的兩岸開放路線的確是難以逆轉的趨勢,但李登輝時代開始建構的兩岸衝突格局,其實是在早已如強弩之末的金援外 交下,唯一讓台灣能被國際社會關注並且認識自己的方式,再加上內有選舉民粹的需求,外又有與美中談判的籌碼,這盤旗台灣其實已經下了好久了。

往前追溯,台灣的政治穩定及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不也是在1949年國共衝突下,經由美國扶持所帶來的結果?但從美國拉中打蘇開始,情勢已經對台灣不 妙,從尼克森訪中、台灣退出聯合國再到中美斷交,危機連連,但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地位還是讓台灣不致於淪為雞肋的地步。等到後冷戰時代開始,從美蘇兩強轉 為美國獨強,隨著中國的崛起讓美國芒刺在背,第一條島鏈似乎又發揮起作用,夾在中間的台灣,要是不利用裡面的矛盾撈點好處,那才真的是太蠢了。
所以統獨不該只有簡單的情緒性反應,而是更該有深沈的討論,也就是說,目前的國際戰略格局,親中打美或打中親美才對台灣未來發展有所助益,而這個發 展,又是什麼樣的發展?誰的發展?
國民黨執政時期建構出來的親美出口導向生產模式,因為讓廣大的中小企業主直接面對市場競爭壓力,卻使得金字塔頂端的官僚、國營企業、民間大財團攫取 了龐大壟斷資源。雖然國民黨在貧富差距上控制還算穩當,但社會的相對剝削感還是由此竄升,國民黨官商資本成為眾矢之的,結合政治傷痕,民進黨反對運動的合 理性就從此竄升。
但民進黨執政後建構的是另一套統理模式,順著國民黨執政末期執行的私有化政策,進一步推動國營企業民營化,並進行一次、二次金改,也就是說,將整個 財富資源,漸漸集中在私人寡頭手裡。
社會的不平等,常被當時建構的意識型態所壓制。國民黨執政時期,拿的是資本及共產主義,現在則是用台灣、中國民族主義當魔咒。當政府把「主義」喊得 越大聲,其實也是要讓社會只認識敵我矛盾。
只是從頭到尾,誰才是超級大玩家?現在藍綠的說詞都說自己才能救台灣,但兩岸三通,誰能保證除了遊走兩岸的紅頂商人能賺之外,還能下滴到一般民眾身 上?現在香港貧富差距極度拉大的案例,台灣未來能避免嗎?至於台灣仍擺脫不掉的出口導向經濟,獨派哮想的美日台戰略聯盟,又如何證明台灣必定能回到冷戰前 被美國豢養的格局?另外,別忘了現在還有東亞整合的不確定因素,憑什麼現在就決定美日台聯盟就是台灣唯一的路?
更別忘了在這種格局下,每次的衝突都有代價,美國對台灣斷交,美國還是迫於形式,必須簽署《台灣關係法》這個怪法及承諾販賣防禦性武器。2004阿 扁搞公投,代價就是要逼你買爛武器和開放狂牛肉,現在又有瘦肉精等著叩關,入聯公投恐怕未來你我要付出的代價不止於此。這種拿著全民的資源來做戰略交換不 是不可以,但號稱民主的民進黨政府何時把這個事情好好讓人民自己決定過?
入聯這個遊戲,根本就是台灣政客要求坐進美中各國牌桌上的角力戰。以當前國際情勢,台灣想要是個角色,當然只能借力使力,沒空間也要找空間,讓台灣 一起乩,全世界都被逼得認真解讀。總而言之,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官員,國際地位再艱困,都有本事在這個塑造敵我的過程中賺進了權位、選票、 鈔票,所謂「富貴險中求」,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最後富到誰、窮到誰,大家要心裡有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