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別再低成本了--南韓為何超過台灣

(●作者小君,男,新莊輔仁大學研究生。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曾訪談過台灣一家光元件公司,談到台灣光纖發展推廣那麼多年,為什麼一直難以普及,原因很多,除了傳統電纜的先佔優勢外,光纖雖然傳輸速度高於傳統電纜, 但其鋪設成本與後續維修成本一直難以降低,成為使光纖普及遭遇阻礙的原因之一,樂見中國光纖到家,也樂見中國磁浮列車的建設,中國與印度都有在科技基礎建 設上的跳躍式發展,期望這能有效率的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與經濟,而不是形象工程。


學校的教授提到他到紐約參與會議的旅程,秀秀他照的照片,提到搭乘紐約地下鐵的經驗,「一進去月台就可發現歷史久遠的的陳舊,列車進站時都還可見水溝蓋的 震動,比起台北的捷運,捷運月台還是現代化的多」不過在教授最後也補充上一句,但紐約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台北不是,重點在軟體的差別而非硬體。


前陣子課堂討論到台北市政府建設無線上網的的服務,在淡水地區已經能夠無線上網,而全台灣地區的無線上網是最終的願景,不過馬市長到日本的訪問時,台北市 無線上網的建設反而遭受質疑,畢竟日本是透過行動電話上網,符合使用者付費與自由經濟的原則,台北市府的施政的基礎是國民的納稅,無線上網是不是基礎的民 生建設?到底哪些人使用?還有討論的空間,希望不會又是一個形象工程。

曾經一度國家幾乎破產的韓國,現今經濟發展驚人,台灣卻一直毫無起色,原因何在?其一或許是兩國的發展方向不同,韓國走向設計、研發與文化產業,台灣則走 向製造低成本,幾年過去了,勝負已經很明顯,就單憑微笑曲線,大致就能猜測到結果,韓國三星起來了,台灣聯電出走了,台灣的韓劇熱風行,而國片依舊沒人 看,做製造,只能往成本低的地方跑,往環保要求低的地方跑,製造業外移是趨勢。

拿個最原始的雁行理論,也知道這趨勢擋也擋不住,要擋的是外移的速度,必須跟台灣產業的轉型配合,避免在轉移的過程中失血所造成的震動,台灣是應該做產業 轉型,轉向文化創產業、觀光、研發設計與服務業,轉向高附加價值的產業,若還一窩風做製造是頗難與廉價中國做競爭,中國什麼都便宜,連人命都很便宜,我們 要怎麼跟他們競爭?

閒聊時曾經和同學討論,為什麼台灣人也不比歐美國家笨,甚至勤勞的多,為什麼台灣人工作時間那麼長,平均國民所得卻比歐美低的多,結論是:台灣人是賺「辛 苦錢」,台灣產業追求低成本,不剝削是很難辦到的,因此被公司操的要死,賺那辛苦錢,存了一年,再去歐美旅遊放鬆一下,把賺到的錢還給他們,那些躺著賺的 歐美國家,再將這些錢來買台灣的低成本製造產品,這就是經濟循環,這就叫做比較利益,想想還蠻可悲的。當你知道買一個歐美大廠的NB,其實是台灣製造,到 國外轉一圈掛外國牌,回來售價就加個幾倍想必你會吐血(世界知名的LV皮包,其實都是在台灣做的,一個成本幾百塊)。微笑曲線的兩端,要走過去並不容易, 也很辛苦,但錯誤的方向再努力也沒有用,台灣是應該努力轉型了,別再拼低成本了,歐美可以,韓國可以,台灣為什麼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