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beat (原來我是宅男) 站內 Mix_Match
標題 Re: [討論] 要有型就先要有錢!?
時間 Fri Sep 9 10:55:34 2005
───────────────────────────────────────
「有型還是有錢?」
我覺得不一定 當然有錢好像『比較容易』買到質感和剪裁兼具的好貨
但我想有型的前輩們通常都是『很懂怎麼買』而不是『很有錢去買』
「錢論」
以我的心得 像我以前都會覺得有些東西在貴什麼
就一個藍藍的牛仔褲 比較挺一點 要好幾千 去搶比較快
可是之後比較長大才發現 這個東西驚為天人 這個價位還真便宜
慢慢的隨著搭配玩久 審美觀或品味的改變
就會發現自己現有的不足 還有對同一件物品的「願付價格」提高
因為一個商品的設計 通常會經過一個『鎖定目標的層級』
有趣的是 經過縮小範圍的商品 反而購買的人會比鎖定範圍大的商品多 尤其是衣服
衣服不像是導盲磚之類的普世化設計 他會鎖定目標
每一種品牌其實都有他自己的產品語意 和吸引的某些人
所以就不是有錢才會有型 如果他設定的目標/STYLE跟我不合 我不會花一毛錢
如果他設定的目標/style 我很認同 我會恨不得去賣血
EX:你是愛穿學院風的人 有時後覺得龐克鞋動輒8 9000 很貴
可是對於玩龐克的人 看到同雙鞋 可能10000塊都覺得便宜 審美觀不同使然
也就是簡單的襯衫加一個直條紋 簡簡單單 可能一開始覺得很普通 但發現他真的耐看好搭
設計師會這樣設計 有他的道理
決不是他不小心賽到把這條線不小心放在這 看有沒有人要買
而是他經過學習跟經驗根據人的美感跟衣服的視覺心裡 才製造的產物
同一條線放在衣服別的地方可能就會醜掉
玩潮流的人久了 他們會比較認同經過名家出手的設計商品
是因為他們無法自己製造 也無法找到像這位設計大師做出來的這麼獨特的商品
所以就願意花較多的錢買 不是他們就硬是想花那個錢 而是實在難以替代這東西
EX:有些人可能會想買一件全白的坦克背心 他想去LEVIS買
(台語俗稱調嘎或嘎仔 依各地風土民情而定 民明書房『你不可不知道的衣服代稱』)
有人想說去買夜市的掉嘎 大致一樣只有些許不同的款式 價格便宜10倍
但是一些有型的前輩們 可能就會一定要買那一件貴的 因為那小小『些許不同』
可能就是他搭的比較出色 而我們卻穿不出那樣感覺的關鍵
當然 一昧追求名牌 卻又比較不注重搭配或觀察品味的人 也比比皆是
花了大錢卻也顯不出感覺 錢與型之間 衡量的尺都在心裡
「有閒?有錢?有閒錢?」
對我而言 有錢不如有閒 我本身不是有錢人 但我卻願意花時間去挖寶
「時間就是金錢」你想要的東西 都太貴 便宜的又感覺差很多
那何不多花點時間 再看看別的 或是去更多地方挖挖寶
買到更棒的便宜貨又有趣味增加逛街的資訊 一舉數得
但遇到很貴的東西 又無法去挖寶替換 譬如手錶 鞋子 怎麼辦?
我會當作把以前省下的錢(譬如殺價 折扣 挖寶省的)提領出來
反正他早該被花了 這想法是比較豬腦 可能會想噓文
可是我覺得這會有一種自己戰利品的感覺 我的第一支手錶就是這樣來的
「迷思?」
我想很多人都可能會覺得 『他們真的很有型 一定很多錢買衣服』
像是我以前以為我哥一直都很有錢一樣
可是其實我認識的型男前輩們買衣服的錢不會比一般人高到那去 但錢卻比一般人低
同樣3000元 他可能買了4件衣服 可是一般人 他可能只買2件衣服 (一件最後還不常穿)
效益低 長期累積下來 他的衣櫃跟萬花筒一樣變化萬千
你的衣櫃卻像垃圾桶 裝滿不穿的衣服
「挖寶樂 樂挖寶」
所以錢絕對不是決定一個人能不能變有型的條件
多逛逛 多看看 很簡單就能轉職成型人
如果要說花錢的經驗談 我基本上錢是從外花到內
我是沒穿過名牌的內褲 不知道會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不過我會先從外衣 外褲 鞋子 (基本上這三個挑的好 已經很夠了)
然後第二波是鞋子 帽子 外套
之後第三波是手錶 眼鏡 包包
然後第四波是首飾 圍巾 香水
之後就是重複項目可是買更高一等級 的單品 慢慢的就會接近理想的目標了
一點淺見 :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