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公視 我們的島:拯救台灣 (水)

水是台灣的命脈,台灣的年雨量雖然高達2500公釐,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是雨量分布極不平均,而山高水短的土地條件,雨水一下子就流入 大海,加上人口密集,每個人所分配到的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七分之一,名列世界第十八個缺水的國家,全球暖化又造成乾季延長,暴雨集中,水資源管理面 臨更嚴苛的挑戰。


民國九十一年二月開始,北台灣陸續發生缺水危機,中部以北各個水庫都逼近呆水位,石門水庫同樣也在這波旱災的名單之中, 走過旱災,老天爺的考驗正要開始。去年八月二十四日,艾利颱風侵襲北台灣﹔新竹、桃園山區,降下了四十年來最大的雨量,滾滾黃流從大漢溪上游奔騰而下,而 桃園也開始了台灣史上停水區域最廣、時間也最久的一場惡夢。今年八月四日,馬莎颱風侵襲北台灣,桃園居民再度無水可用,一場政治風暴因此開啟,中央與地方 爆發口水戰,行政院長甚至因為供水承諾跳票,而向桃園縣民道歉,最後經濟部次長尹啟銘為此下台。缺水是短暫的,但是,
它背後所隱藏的國土危機,卻 更令人擔憂。

沿著北橫公路進入山區,路像一把利刃劃過山林,石門水庫上游地質破碎,開路破壞了山坡的穩定性,在強風豪雨的沖刷下,容易發 生崩塌,為了緊急搶通道路,公路單位把崩落的土石直接推落山谷,又成為另一場災難的開始。

道路帶進了人為開發的力量,也讓農業上山。石門 水庫集水區的超限利用面積就有1800公頃。地方積極推動觀光產業,民宿、觀光果園越來越蓬勃,觀光帶進更多人潮,道路也配合著大量車潮而一直拓寬,對山 林是沉重的負荷,石門水庫上游是台灣許多山區的寫照。台灣的山林管理,就像是罹患人格分裂症的病人,有嚴重的矛盾與衝突,這幾年,土石流災情慘重,山林的 危機已經到了臨界點,在執法不力、政策失當,又缺乏宏觀的國土規劃下,一再的重蹈復建與災難的輪迴。

水的災難並不僅止於山林,平原地區早 就進入無法重生的地獄,台灣島從彰化縣到屏東縣,還有宜蘭縣與台北市,都是地層下陷的區域,已經有124平方公里的面積低於海平面,西南沿海與屏東縣問題 最嚴重,每逢強風豪雨,西南沿海注定會淹水,行政院端出八年八百億的牛肉,藍綠陣營在立法院對峙,治標的工作有人關心,治本的工作卻沒人提出。

過 度使用地下水,是地層下陷的主因。雲林縣是水資源的一級戰場,農業、養殖業、民生都在抽地下水,即使地層下陷已經影響高鐵的營運,主管地下水權的雲林縣政 府仍然不敢封農民的水井,因為這攸關農民的生計,而深層的自來水井要遷也是個問題,在沒有替代水源的狀況下,自來水公司也不可能封深層水井,雖然高鐵公司 可以用技術克服土地沉陷的問題,卻突顯了地下水水資源使用失控的狀況。

即將營運的林內淨水場,未來將提供雲林的民生用水,它的水源來自濁 水溪的集集攔河堰,但是一旦遇到大雨,濁水溪原水混濁,就必須彈性的抽取地下水,而水利署規劃的湖山水庫,則是準備作為乾季以及大雨期間的調配用途,也供 給工業用水,但是,興建湖山水庫卻要犧牲與八色鳥保育工作。在先進國家也使用地下水,而且保持供需平衡,不會過度超抽,在國外行之已久的地下水人工補注, 水利署到現在還在研究階段。

環保團體提出解決方法,認為透過水價調漲才能反應成本、以價制量,低廉的水價讓自來水公司沒有經費改善漏水 率,工業廢水的回收率也偏低,從這兩方面著手,就可以省下兩座曾文水庫一年的蓄水量,而農業、養殖漁業的用水,也要提高它的使用效率,取水技術也要提升, 不是只會蓋水庫。政府的政策與預算必須調整到「節流」而不是一直「開源」。

一個地區的水資源供應量,應該作為產業政策與人口政策的指導方 針,現在卻是個配角。水從上游流到下游,流過破碎的山林,流過沉沒的土地。人們對水又愛又恨,每天生活都不能缺少水,但是土石流、淹水的問題,卻讓人們一 再受創。水資源的管理散落在各個單位,而且層級又低,無法有效整合,在年年選舉,民意至上的台灣社會,台灣國土的淪喪,恐怕是不可違逆的命運,而誰能拯救 台灣呢?


採訪側記:

這個專題是彙整過去水的問題做整體探討,最忙的,就是約訪,因為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主要 的相關單位都要採訪,包括石門水庫的相關單位,以及雲林水資源管理的單位,算一算實在不少,也發現,台灣的水資源管理,真的是各司其職,也可以說是多頭馬 車,沒有整體統籌的規劃,甚至有些還彼此衝突,很用力的做了這個報導,也許改變不了什麼,但是只要讓更多人了解台灣國土的危機,就有機會形成共識,進而推 動政策,我衷心期盼能有幸讓握有權力的人看到這個專題報導,救救這塊破碎的土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