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彭懷真:沒有自己,何來發展?

「高中課程暫行綱要」決定將「生涯發展」列為高一的必修課程
。到底高一要怎麼教這門課,我們不清楚。在瞬息萬變的二十一世紀
如 何做生涯發展,當然是個該思考的問題。不過,我每次看到「必修
」就感覺不對勁,未來一切都不可預測,還有什麼是必須認真學習的
?又有多少 是學習後就得到幫助的?

高中生何不問以下的問題:誰能決定自己的生涯,你們大人能嗎
?誰有把握自己的生涯會如何發展,作老師 的發展如何了?誰能透過
嚴謹的規劃使自己的生涯更好更美?就算我認真規劃了,碰到外界巨
變時還有用嗎?

無數走過高中 階段的人,雖然沒有上過這門課但早已認真做生涯
發展,但可能主要是為家長做、為老師做、為符合某些人的期待而做
,卻很少為「自己」的生涯 而努力。所以成績最好的念醫學院,很好
的讀台清交成等名校,不錯的一定要上大學,不怎麼樣的也要唸個技
術學院…,這是誰的生涯,怎樣的發 展呢?

年輕人畢業後,第一志願是進股票上市的大公司;第二是做公務
員或老師;第三是如何如何,這樣又是誰的發展,是好的發展 嗎?關
於結婚生育,要不要對高一學生做「必修課程」的要求,又該如何進
行授課,需符合那一個時代人口群的需求呢?還有好些主題都被大人
思 索規劃,但年輕人的想法呢?還有,誰來授課呢?由一般人認為保
守穩定的高中老師來教導無限可能的年輕人,依照背景相近老師的價
值還是尊重 學生的差異性?

最根本生涯主題其實是對自我的探索。如果學生沒辦法在年輕歲
月找到自己的主體性,弄不清楚自己是獨特、是與眾 不同的、是要自
己走自己人生的,上多少課程都沒有意義。不論多少課程都只是外表
的,上課的才是主人。可惜台灣的學子早就把青春賣給了種種 課程,
自己的價值總是比不上數學的分數。

我曾經為數學一直考不好自殺,高中沒有一天真正的快樂只因為
數學,直到我領 悟到「自己的人生與數學的分數沒什麼關聯」,我的
生涯才真正有意義,才有發展。所以生涯發展的重點最好讓學生發現
自己人生有哪些課是不必 要的,而不是更多的課都變成「必修」了。

我從小學讀完博士,共二十五年,修了很多必修選修課,沒有一
門直接討論「如何發現自 己」。假如能夠重新來過,我希望每一門課
都是「發現自己」。人生苦短,用幾十年去讀一些與自己無關的課程
,又沒有自我,又無助生涯,哪能 算是發展呢?

(作者為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