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遊戲解說員必修課


文章類別: 論論桌遊 — dbg at 7:10 pm on 星期五, 十一月 17, 2006 
 
   一個擁有很多遊戲,尤其是新遊戲的人,在聚會時常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不只得要會講解,而且還得要樂於講解。
   但是只是樂於講解還是不夠的,因為玩家們常會帶著滿滿的好奇心來參加遊戲聚會,所以理所當然會期待著多樣性的遊戲選擇,以及能符合人數的遊戲(雖然人數常 會有變動),而且希望其中至少有一個非常好玩的遊戲,因為玩家們不只為了當試玩遊戲的白老鼠,也想從其中得到樂趣。
   因此一個遊戲解說員必須焚膏繼晷地研究遊戲規則,想辦法按照玩家的人數、要求和心情組合一套適當的遊戲節目。為了讓玩家們開心,解說員需要充分的經驗,但有時也只能靠運氣:誰會知道哪一個遊戲在哪一個聚會受到歡迎呀。
   還有,很重要的是,玩家們願不願意、或有無能力聽懂你所解說的遊戲規則。越常解說,就越得心應手;同一個遊戲講解越多遍,也越熟練。不過即使是一個專業的 解說員也會有他玩某個遊戲的第一次,這個時候即使他看過規則,也不見得完全了解,這就是第一個危險的地方:因為有些玩家會為此生氣,他們希望除了遊戲解說 之外,還有一些策略方面的指導,讓他們第一次玩這個遊戲,就不只是認識它,而是更能完全了解它,且要贏,這樣子他們才覺得好玩;有時他們還會批評解說員 說:他怎麼不知道什麼顏色、分數的牌有幾張、籌碼有幾個、比例如何,就是不願意接受遊戲說明書中沒有提到這些細節。
   即使是最積極、最優秀、最富有經驗、最具有解說遊戲規則之概念的人,我們還是得說:讓大家都滿意不是件簡單的事。而且,如果很倒楣的話,還會在遊戲聚會中遇上各式各樣的怪ㄎㄚ,比如:
愛挑剔的人:他只要玩最好玩的遊戲,絕不浪費時間在普通的遊戲之上,只要看到六角形的格子,就知道這是個像 CATAN的遊戲,如果他是種豆遊戲的熱愛者,無可避免的他會問:「我手上的牌可以換順序嗎?」,他還會抱怨未收到一張簡短的遊戲解說卡(遊戲中並沒有這 張卡,但他希望解說員為他製作)
神經緊張的人:他會把每個細節問的一清二楚,但是他不想聽冗長的解說,這樣會讓他覺得很複雜。
行家:他之前就玩過這個遊戲,只想要趕快開始,他會想要用另一種方式來解說遊戲規則,因此,他常常打斷解說員的話,並加入自認為重要的細節,可惜的是,最終使得其他人無所適從。
難搞的人:他把每一句話都字斟句酌,在任何一個遊戲開始前,長篇大論地討論遊戲細節存在的意義,一定要先對他說明所有的例外情形,尤其是如何計分的部份,而且必須講兩次他才願意開始遊戲。
沒耐心的人:解說員每兩分鐘就會被他打斷一次:「快開始吧!玩的時候就知道了!」但輪到他時就不知道該做什麼。
話多的人:其實他亦可不來玩遊戲而去找人聊天,但他就是喜歡邊玩邊聊天,所以他總是只聽到規則的一半。
   尤其是上述兩者,常常跟不上遊戲進度,然後他們就怪解說員:「你沒有說啊!」且他們認為遊戲解說員是故意的、惡劣的沒講,只為了在關鍵的時刻得到重要的分 數,他們對解說員的偏見永遠不會改變,即使是所有其他玩家都證明解說員有說明這個細節,他們的標準答案依舊是:「我沒聽到。」責任仍是在解說員身上。
   總之,最理想的遊戲解說者應該如此:
他熟背規則,即是遇到相當細節的部分也絕不偷看(聚會參與者:你準備的真爛!)
他介紹遊戲規則時毫不遲疑,就算其他的人紛紛提出問題,仍無妨於他流利地介紹(你的介紹亂七八糟!)
他給予每一個重要的策略及建議,縱然對己不利-因為如此會洩漏自己的策略(你若在這兒插手,我就輸啦!)
他在自己的回合仍樂於回答其他人在策略及規則上的問題,也不管這麼做會擾亂自己玩遊戲(幫幫忙,你已經會玩了!);
而且最好他自己不會獲勝(你本來就比較知道該怎麼玩!)
   若解說者也想輕鬆地參與遊戲並進而獲得勝利,他該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最好他能找個有其他解說者的聚會,這樣遊戲進行時的問題就可以由另一個解說者來回答…或者,認清事實,從遊戲過程中獲得樂趣,嘲笑別人也被別人嘲笑,畢竟,遊戲本來就是要好笑好玩的嘛!
Stefan
【作者簡介】
名 Stefan 姓 Ducksch
1967 出生於Dortmund(德國西部),從1977居住在Bielefeld(德國北部)。
小時後玩過很多家庭桌上遊戲。
青年時跟西洋棋有”外遇”;唸大學的時候又回到桌上遊戲界。
從1990年加入Bielefeld的遊戲草原俱樂部開始洗遊戲評論。
現在的主業是自由業記者,替電台和電視台提供報導,附業就是職業性的遊戲評論家,在電台和報紙出版。
從1993年加入德國Spiel des Jahres獎評審團, 2005年開始當該團的主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