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不停流浪的吉普賽人

《巴黎聖母院》中的那個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當然小說中她的真實身份並不是吉普賽人)和她的悲慘遭遇吧?在某些社會的傳統中,吉普賽人被視為小偷和不祥的象徵。長期以來,因為“遊牧”的身份,他們得不到社會公正的對待。那麼,吉普賽人,到底是什麼樣的民族?

對於吉普賽人的身世人們還知之甚少。大約在500年前,吉普賽人移居到了歐洲。他們居住在大篷車之中,靠賣藝或給人占蔔等維持生計。由於他們是流動 的,所以往往不受人們的歡迎。吉普賽(gypsy)這個詞的本義是“從埃及來的人”,然而,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吉普賽人——嚴格的說,應該稱為羅姆人 (Roma)——有他們自己的語言,即羅姆語。語言學家注意到,羅姆語和印度西北部的語言有相似之處。羅姆語在語言學上屬於印歐語系。根據語言學的證據, 人們推測出吉普賽人大概起源於印度北部,在西元11世紀左右踏上了遷徙的旅途。其間,他們的語言受到了希臘語、波斯語等語言的影響。

全世界一共有大約1200萬吉普賽人,其中1000萬左右分佈在歐洲。吉普賽人有獨特的傳統,他們不與外族通婚(結婚年齡在12~13歲)。在各個國 家有不同的吉普賽人“部落”。儘管吉普賽人的人口不少,但是他們居住的比較分散,如同歷史上猶太人的遭遇一樣,他們受到了很多苦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 特勒把50萬吉普賽人送進了集中營加以殺害。1979年,聯合國正式承認羅姆人(即吉普賽人)為一個民族。冷戰結束之後,中歐和東歐的吉普賽人又受到了嚴 重的排擠,他們的身份得不到承認,生存受到威脅。

吉普賽人得不到承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問題。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在吉普賽人是否是一個單一的民族這個問題上爭執不休,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確定吉普賽人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而不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的,將有助於保障他們的合法權利。近來,澳大利亞Edith Cowan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選取來自14個不同的吉普賽“部落”的275個人作為研究對象。這些人相互沒有血緣關係。研究者檢查了他們的 Y染色體和線粒體DNA(線粒體只能遺傳自母親,因此可以有效的判斷人群祖先的相關性)。它們含有被稱為“單倍組”(haplogroups)的突變類 型。結果,科學家發現來自所有14個地區的樣本Y染色體都含有單倍組VI-68,其數量占所有樣本的44.8%。對於線粒體DNA有類似的發 現:26.5%的男性都攜帶有單倍組M。這些人在單倍組上表現出的差異性非常小。

這一結論說明,儘管吉普賽人有不同的部落,他們仍然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而且,單倍組VI-68和單倍組M都是亞洲人特有的,這就支援了語言學上的證據。科學家把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2001年12月的《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

Edith Cowan大學的研究者表示將繼續研究吉普賽民族的單一性,這將促使一些國家正視吉普賽人是一個單一的民族這一事實。同時,由於吉普賽民族非常單一(不與 外族通婚),科學家研究這種“封閉”民族的基因可以確定某些疾病的發病機理——吉普賽人不是不祥的象徵,而是非常珍貴的樣本


*仍在漂泊

吉普賽人是“長著熱情的眼睛、能夠預知未來的部落”,是長期流浪的遊牧民,有關吉普賽人的傳說多得不勝枚舉。今天他們的生存狀況與數百年前並沒有實質性差 別,由於與其他文化相隔離,儘管吉普賽人一直生活在貧困地區,但目前他們的文化仍保持了其獨一無二的豐富多彩性。吉普賽人和吉普賽文化繼續顯著地影響著我 們的生活,無論是借助服飾、電影、民歌或占卜。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人們正再次對有關“吉普賽”的所有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讓我站立著下葬……因為我一生都跪著生活。

吉普賽人歷史上都是遊牧,知道今天仍有一些吉普賽人以遊牧為主,目前歐洲的吉普賽人種僅有大約10%繼續以遊牧衛生。人們對吉普賽人的歷史知之甚少, 直到19世紀,許多人還錯誤認為吉普賽人起源於埃及,因為她們大都皮膚較黑,與許多阿拉伯人,埃及人和摩爾人一樣;一些吉普賽人自稱她們有埃及人的血統。 這種錯誤認識當時被接受的程度是如此廣泛,以至於“吉普賽”一詞的起源也被認為是來自於“埃及”一詞。直到18世紀晚期,當語言學家開始深入研究吉普賽人 的語言時,才驚奇地發現吉普賽語中的許多辭彙與印地語和旁遮普語一樣,來源於印度北部。

由於這種聯繫非常令人信服,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在1984年宣佈:“我們把吉普賽人視為印度人的後裔。”據說吉普賽人的祖先最早從6世紀起離開印 度。吉普賽人最初到達歐洲時是一個遊牧部落,他們擁有一系列的技能和職業,她們中有音樂家、鐵匠、占卜者、藝術家和舞蹈家,這些技能起初在歐洲很受歡迎, 但不久就遭到敵視,歐洲當時最強大的三個勢力——教會、政府和行業協會開始排擠她們。

教會認為占卜者威脅到她們的利益,因為占卜者損害了教會預言未來和打擊其他異端的權威。政府不喜歡吉普賽人的遊牧生活方式,因為她們拒絕被安頓在固定的區 域並繳納賦稅。行業協會也討厭吉普賽人,因為她們願意拿相當低的工資,這使得行業協會的成員無法或不願與吉普賽人競爭。歐洲雖然最終未能把吉普賽人斬盡殺 絕,但以反吉普賽人為主要目的的法律和事實,的確達到了把倖存下來的吉普賽人排除出主流社會,變成整個社會邊緣群體的目的。吉普賽人不再相信其他民族, 就是從此時開始的。

再此後數百年裏,歧視和迫害吉普賽人的許多其他法律相繼出臺。知道今天,吉普賽人當時遭受的心靈創傷仍未癒合。自封為“吉普賽國王”的佛羅林•賽歐巴二世 說:“我們有一個夢想,建立一個沒有土地、沒有籬笆、沒有邊界的國家。”至今,全球吉普賽人人數、吉普賽人的定義、吉普賽斯坦存在與否及其含義,都是一些 相當模糊的概念。一些人認為目前全球共有1200萬至2000萬吉普賽人,其中歐洲有700萬至1200萬,美國有200多萬。所謂的“吉普賽斯坦” 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片虛構的土地。吉普賽詩人唐納的李對吉普賽人的“吉普賽斯坦”情節進行了最恰如其分的概括:“它存在於……我雙腳站立的地方。”

*想要建國

據俄羅斯《快報》報導,生活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部分吉普賽人如今推選出一名現年45歲的莫爾達瓦男子,充當他們未來“吉普賽王國”的國王。這位 “未來國王”誓言,為了結束吉普賽民族數百年來受人迫害的命運,自己一定要仿效當年猶太人那樣為建國夢奮鬥到底!據報導,這個未來的“吉普賽王國”預計其 疆域將跨越羅馬尼亞北部和莫爾達瓦共和國,首都將設在莫爾達瓦北部小城索羅基市。據說之所以如此設計,是因為相對歐洲其他地區,這裏聚居著人口更為密集的 吉普賽民族。據悉,被推選為“未來國王”的男子名叫亞瑟•切拉裏,是位莫爾達瓦人。他能夠當選“吉普賽王國”的“國王”並非偶然,而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和 烏克蘭境內多個吉普賽部落海選的結果。

據不完全統計,歐洲大陸目前生活著650萬至1000萬吉普賽人,而全世界的吉普賽人口則在1200萬至1800萬之間。雖然這個“吉普賽王國”目前“八 字還沒一撇”,可是“未來國王”亞瑟•切拉裏卻顯得躊躇滿志:“在我的王國裏,所有人一律享受自由、平等的公民權利, 所有人都將擁有工作,一切爭議都將通過法律予以裁定。在這裏,吉普賽人再也不必忍受其他民族政府的專制迫害。我們將把從國際社會得到的歐元援助用於建國。 ”

據悉,亞瑟•切拉裏於1960年8月23日出生在莫爾達瓦共和國(當時仍屬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北部小城索羅基市,其父親默奇•切拉裏於1969年 被前蘇聯境內的吉普賽各部落一致推選為大酋長。這是一個集立法﹑司法﹑仲裁﹑祭祀等多種職能為一身的重要角色。亞瑟高中畢業後考入一家農業技術專科學校學 習,不過並未獲得畢業文憑。從學校出來後,他又進了一家劇院工作,此後15年裏一直經商。在此期間,他與妻子結婚後育有一兒兩女。父親默奇去世之 後,1999年秋季,經過吉普賽人再次選舉,亞瑟接過父親的班,出任新一任大酋長。

Reference:
http://baike.baidu.com/view/200287.htm
http://hi.baidu.com/hongseshangxinhua/blog/item/e8d9a9649eb135f0f636545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