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綜述:美國政府到底該不該救市?

http://tw.epochtimes.com/b5/8/9/26/n2276136.htm


【大紀元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羅心慧綜合報道)美國財政部20日向國會提交一項總額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 援計劃。這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 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金融救援計劃,但有專家認為,這一計劃可能仍無法幫助一些銀行擺脫困境。目前國會議員們仍在激烈討論、修改這個拯救計劃,爭取拿出一個 跨黨派的立法,允許行政當局從陷入困境的銀行和金融公司手中收購大打折扣的資產。
但 是,彭博新聞社和洛杉磯時報24日公佈的民意測驗顯示,55%的受訪者認為,即使華爾街金融機構的垮臺危及國民經濟,美國政府也不應該用納稅人的錢去為這 些公司買單。相比之下,只有31%的美國人認為,政府應該拉華爾街一把。這場危機究竟是誰的錯?彭博和洛杉磯時報的聯合民調顯示,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要 怪金融機構本身,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把手指向布什政府。
7000億美元能否解決問題?
9月19日晚,美國財政部 向國會遞交提案,提議財政部長有權決定從任何總部在美國的金融機構,以財政部認為可行的條款購入房貸相關資產,上限為7000億美元。這份巨額金融救援計 劃,主要是由政府出面從金融機構手中接收不良抵押貸款資產,推動加快購買抵押貸款證券,以保證金融機構的下一步順利運行。
據《華爾街日報》 披露,該救助計劃將在2年後自動失效,但財政部從金融公司收購資產的持有期限則不受時間限制,財政部可以視必要情況長期持有。另外,該計劃涉及的所有抵押 貸款都必須是9月17日前發放的。
7000億美元的支出,約等於迄今為止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全部花費,也等於每一個美國公民拿出2000 甚至更多的美元來買單。但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表示,等到房地產市場復甦、抵押資產價值回升的時候,政府這7000億美元將部份得到補償。
在 政府剛剛才拿出850億美元拯救保險巨人AIG(美國國際集團)、200億美元來支持房地美和房利美之後,無論這筆7000億美元的救援資金如何支出,都 將給明年新增50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
9月21日,布什在白宮發表講話時透露,剛開始的時候他並不願意動用納稅人的金錢來實施大規模金融 救援,他當時第一直覺是希望借美國金融市場的自我運行機制來慢慢彌合。但是,連續幾天和專家商談時聽到專家的報告,使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因此決定採 取大膽的行動。
布什認為,儘管這個計劃需要投入大量的納稅人金錢,但這個積極主動的做法對美國千萬家庭的最終代價,遠遠低於其他方案。如果 不採取主動措施,美國的金融市場將繼續承受巨大的風險,會造成大量就業者失業,養老金貶值,樓價貶值,新批的房貸、車貸和大學學費借貸資源乾涸。
高精度圖片
2008年9月以來,美國股市一路下跌。(Getty Images)

惹禍的投資銀行從此消失?9 月21日,美聯儲宣佈,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為銀行控股公司的申請,就此,僅剩的兩家投資銀行巨頭也成為了傳統的商業銀行。幾十年來,投資銀行在一場場 的豪賭中發展壯大,巨額的債務灌溉出它們的豐厚利潤。這次轉型後,他們將更像一家商業銀行,接受存款,準備金將會增多,風險也會小很多。
美 國專欄作家理查德‧隆沃思,在數年前的專著《全球經濟自由化的危機》一書裡憂心忡忡地寫道:「全球資金市場兩個星期的交易量,就超過全世界每年貿易和投資 之所需。另外50個星期的交易活動,全是投機。」
這 種投機行為的危險,就在於讓一塊錢避險,就要以兩三塊錢進行避險操作。因此,「投機性的經濟活動,規模是真正經濟活動的12倍」。這意味著,資本市場上的 多數資金,都在進行一場豪賭。所謂「次級貸款」以及將其打包上市的其他金融衍生產品,不過是這種豪賭中的一種。隆沃思擔心,全球經濟自由化將帶來全球性金 融危機。這次金融危機,似乎印證了他的擔憂。豪賭的投行們也該收收手了。
高精度圖片
由于過去幾年盲目的投資建房,美國出現大量空置房屋,以求降 價出售。(Getty Images)

金融危機的元兇:兩房「多米諾」房 地美和房利美(簡稱「兩房」)兩家巨頭的主要業務是融資:從其他貸款公司手中購買住房貸款,然後通過向全世界發行債券的方式募集資金。由於它們享有准政府 信用,所以它們的融資成本很低,別人根本無法跟它們競爭,規模也迅速做大。據統計,美國房貸市場總盤子大約11萬億美元(大致相當於中國GDP的3倍 多),兩房佔其中的近一半。
隨著次貸危機的加深,「兩房」賬面上虧空纍纍,幾乎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繼續為它們融資,除了美國政府。如果政府 不注資,那麼,它們很可能進入破產程序,屆時,很可能會出現類似多米諾骨牌般的效果:兩房倒閉將摧毀美國房貸市場,繼而整個債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 再進而是全球金融市場。這是美國政府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個結果,因此它們選擇了戰略性地對「兩房」注資。
而中國作為美國金融資產最大的投資人 之一,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遭受損失。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機構債券、公司債券等債務總額將近1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 1.8萬億外匯儲備的一半以上,中國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國第二大債權國。
高精度圖片
美國華爾街的興衰影響到全球的經濟發展。(Getty Images)
「自由市場主義」行不通了?
對於美聯儲的大規模「救市」干預舉動,媒體敏銳 地抓住了這個不同尋常的舉動。《華爾街日報》發表「十天改寫資本主義」文章稱,「在這10天裡,美國政府摒棄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許多規則,以挽救美國金融資 本主義免遭崩潰。」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經濟學者也對「自由經濟」開始表示質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近日在北京演講時表示:我們必 須從現在的經濟危機中汲取的教訓是,單純靠市場自身調節是行不通的,應該有合理有效的調控機制。
但 也有專家表示,美國的金融危機恰恰源於其對真正自由經濟的摒棄。專門研究自由經濟鼻祖亞當斯密思想的美國維珍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商學院教授Patricia H. Werhane指出,亞當斯密認為:「社會只有在憲法、秩序和公正的制度框架內才可以運作,而這種框架則具有堅強的社會道德和宗教基礎。」
Werhane 指出,公義和公正的論題貫穿亞當斯密的所有著作中,「平等對待」(equality of treatment)和「公義/公正」是構成亞當斯密理想中的自由經濟的基本條件,因為「離開公正的框架,任何一種市場都不可能運作」,而「只有當競爭在 地位相等的各方之間進行時,市場才最有效率,最為公平」。
Werhane認為,史密斯被廣泛引用的「無形之手」是在公平對待所有市場參與者 的前提之下才起作用,如果市場競爭不公平,如法律偏袒某些群體,存在不誠實的契約、不公平的銀行操作和操控價格的陰謀等,造成壟斷,那麼「無形之手」是無 法起到有效率和公平地分配經濟資源的作用的。
亞當斯密堅決反對各種壟斷和伴隨而來的權力濫用,這才是他理想中的自由經濟的真義。然而,在上 世紀美國經濟陷入大蕭條後,羅斯福政府推出了大面積的經濟干預政策,美國政府開始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越來越活躍的角色。本次財政部的拯救措施,也正是美國政 府在持續了一年多的次貸危機之中推出的最大手筆。
為了對政府有足夠的影響力,兩房巨頭在政治遊說上也一直多有投入,據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統計,兩房僅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在政治遊說上花費了740萬美元。其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接受了兩家公司12萬美元以上的捐款, 數額在政客中名列前茅。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接受了2萬美元左右的捐款。
接受捐款的數量,也反映了兩位候選人所在黨派的經濟理念的差別。民主 黨傾向於通過政府的力量來達到「居者有其屋」,共和黨則更傾向於利用市場的規則。兩房是「居者有其屋」這個政治理念的最大受益者。
麥凱恩和 他的副總統候選人佩琳9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闡明了兩人對兩房的立場。兩人指出,此次財政部的拯救方案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他們當選,他們將「對 兩家公司實行永久性的縮減和重整,並且不再用納稅人的錢讓兩家公司去為遊說者、管理層、董事會、股東服務」。
高精度圖片
2008年9月19日,布什總統計劃出資7000億美元,拯 救美國金融市場。(Getty Images)
b>
兩房的失敗源於其准國有化背景?
兩 房在成立初期本來就是國有企業,後來隨著美國住房抵押市場規模的擴大而私有化。兩家公司上市後,政府不再擁有股份,按理說已經與政府脫離干係。但是由於它 們的規模和歷史,投資人依然認為政府會給它們撐腰,兩家公司也依然能以很低的利息借錢。
實 際上,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了市場經濟中的怪物公司:打著國家的招牌飛速擴張,風險無意識地轉嫁到國家和公眾身上,利潤則落入股東私人手中。風險與利益脫鉤的 後果就是盲目擴張。一開始,兩家公司還只購買風險最低的房屋貸款,但是隨著二級房貸市場的競爭逐漸加劇,兩家公司的觸角開始伸向更具風險的所謂的Alt- A貸款。這類貸款的申請人很多都不具備足夠的信用和收入證明材料,貸款者無法償還貸款的風險很大。最終,這類貸款給兩家公司帶來了巨大損失。根據現已公佈 的公司二季度財報,Alt-A貸款雖然只佔兩家公司業務的10%,但是卻佔據了它們虧損額的一半。
隨著信貸市場的惡化和房屋價格的下跌,兩 家公司的壞賬越來越多,惡化的資金狀況迫使兩家公司停止了對房貸市場的融資,房貸市場的資金越來越匱乏,房貸利率於是不斷上升,使原本已經萎靡的房市更加 一蹶不振。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借政府的招牌行股東之利的模式,不但不能給地產市場帶來長久的利益,而且危害到了美國的整體金融體系。
Hunter College 經濟學教授霍華德‧邱尼克(Howard Chernick)說,政府的被迫介入「意味著這個為房產市場融資的模式存在著根本性的錯誤」。
高精度圖片
2008年6月,中國股市一片凄風苦雨。(Getty Images)
美國的救市和中國的救市一樣嗎?
在 美國政府面對金融動盪不得不出手救市的同時,中國政府在股市接連重挫的情況下也陸續公佈多項政策提振股市。9月15日,中國央行調降一年期放款利率27個 基本點至7.2%,並調降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1%至16.5%,市場解讀這是中國寬鬆貨幣政策的第一步。新華社報導,中國主權基金CIC將入股中國 前三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同時政府宣佈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課徵方式,僅就出售股票時課徵0.1%,買進時則不課徵。所以有些國內學者 宣稱:中國政府也開始救市了!而其實,中國的救市和美國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美國救市的手段是用市場的方式參與,而中國完全是政策性的行政救 市。與中國之前在國有銀行改制過程中直接剝離銀行不良資產以及財政直接注資等手段不同的是,美國財政部是購買了「兩房」的股票,並且引入新的管理層。也就 是說,美國財政部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對「兩房」進行救治,而不單純給錢了事。
美國政府在經濟不景氣和沒有買家時持有資產、提振市場,但市 場並非一成不 變,當市場回暖時,政府還可以賣出資產,這樣通過「入股」的方式進行「救市」,同時將會獲得收益。這與中國一次性給予補助式的「救市」有天壤之別。
美 國的「救市」在程序上和中國也有本質不同。美國財政部提出救市計劃後,必須經過國會討論,而且也廣泛吸收各界的意見,表決不通過是不能執行的。而在中國, 「救市」方案往往是幾個人拍腦袋的結果,並且也不公開透明,執行過程中的道德風險更是無法控制。
市 場是需要政府多年培育、細細構建才能形成的,比如說保持公平正義的法制有沒有?遊戲規則有沒有?沒有這些的話,到最後一定是大欺小、強欺弱,這就是中國房 改、醫改、教改,用市場化解決的結果。把這些領域隨意推向一個不存在法制、遊戲規則的市場,到最後的結果就是少數人得益,大多數人反而買不起房了,看不起 病了。
另外,美國的政治市場與商業市場一樣發達。美國政府可以「不救市」,但這意味著失去民心,也就意味著喪失選票。儘管在次貸危機中有人 傾家蕩產身無分文,但他在政治選舉中仍握有一票。因此如果政府在經濟不景氣之時無所作為,其政治信用將會受損。美國總統大選即將開始,掌管白宮的共和黨顯 然不希望看到麥凱恩在「兩房」問題上丟分。
所以,美國財政部的「救市」,依靠的是以民主和法治為基礎的「市場化」手段, 這恐怕是中國目前所不具備的,任何兩國救市的比較都毫無實質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