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Re: 創業雜感3

 作者  siriue (感冒了...= =)                                   看板  toberich
 標題  Re: 創業雜感3
 時間  Thu Jan  1 17:09:50 2009
───────────────────────────────────────

※ 引述《newalfie (忙不完)》之銘言:
: S大這篇很精彩 深入淺出解析大師見解
: 我亦有些想法被這篇激發出來
: 提供參考
: ※ 引述《siriue (就是講故事阿)》之銘言:
: : 今天來談談『過度滿足的顧客群』,
: 克里斯汀生談的可能是 金融海嘯前的普世過度消費的現象
: 但今時已不同往日
: 目前絕大部份人關心的已變成是
: ”過度緊縮消費的顧客群”
: 如何再讓他們掏腰包?

就筆者的觀點,
其實這應該沒有脫離過度滿足的議題,
反而金融海嘯所造成的消費力減弱,
在質與量上,增加了許多過度滿足的顧客群。

理由是,原本你付100元獲得100分的效用,
但現在因為消費力減弱之故,
你只願意付80元,
如此一來,那個原本給你100分效用的商品,

舉個簡單的例子:

金融海嘯前,夜市某家的『大腸+麵線+a+b+c配料』,
總共賣你60元,你也偏愛這種豪華的大腸麵線餐。

但現在時局不好,
你只願意付(or你只能付)50元,
而如果大腸麵線老闆還是堅持這樣的配料,也堅持賣60元,
對你而言,當然就造成了過度滿足的問題。

身為一個麵線攤老闆應該就要意識到:

「這樣的客人有沒有變多的趨勢?」

--------------

如果有,那老闆有幾種做法可以撐過去:

1.相同食材下,找更便宜的進貨來源  -->然而這可能造成品質口味改變,
但「維持」原售價           進而讓消費者逐漸拋棄這個麵線攤。

2.相同食材下,找更便宜的進貨來源  -->品質口味改變仍然是隱憂,
但「降低」原售價           降價是否可以抵換這層風險,很難說。

3.相同食材下,每一碗麵線的配料減少 -->口味沒有改變,只是料變少了。
但「維持」原售價                     那就要去try try看市場的接受度。

4.相同食材下,每一碗麵線的配料減少 -->口味沒有改變,只是料變少了;
但「降低」原售價                     但售價降低,應當可以補足料變少的不滿

5.售價、食材都不變,但份量多樣化  -->比方說,大碗60,小碗30

---------------

但無論是哪一種,
身為一個麵線攤老闆都應該有這種警覺心跟觀察力,
當你發現原本生意不錯,但突然變差了,
就應當去找出原因。

然後針對該原因對症下藥,
找出解決的策略。

在目前消費力減弱,
而加深過度滿足的議題上,
筆者認為,低階市場的破壞性創新概念,
就給了我們很明確的思考方向。

但「降價」不等於就是低階破壞,
這要先了解。


: : 內容比較深一點,
: :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 : -------------
: : 依據克里斯汀生教授的見解,其定義為:
: :  『已經不願意再為產品產生的新功能,付出更高價格的顧客群』
: : ==========================================================
: : a.低階市場的破壞性創新
: : b.專業化的企業出現
: : c.產業將形成某些標準或規格
: : 這三項思維,
: : 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觀察市場需求之趨勢,
: : 提供我們創業的途徑。
: 大師提出的這三項思維
: 套些過去的企管用語
: 可大致轉譯成
: a.低價的替代性商品蠶食鯨吞原本的高價市場
: b.品牌化精緻化的專業分工
: c.逐漸普及的標準規格形成不同產業
: 我較有意見的是
: 商機(市場需求)不能光用這麼粗略的原則來判斷
: 用這三項思維來觀察,其實過於抽象(大師的問題常常在此,過於抽象艱澀難懂)

對,因為大師慣於用比較高深的說法,
這樣看起來比較有大師的風範。

如果一個大師用很白話的方式寫書,
大概會被其他相關領域的大師們認為沒水準吧。

文人相輕,
就是如此。

XD

不過這也不是對錯的問題,
誠如某個版友說的很好,
就像要讓一個大學教授,
去跟小學生解釋微積分,
一樣很困難。

中間隔了好幾層還沒學到的內容~~

: 我個人較欣賞的大師類型
: 是吃路邊攤、講的簡白扼要、連賣雞排的都會茅塞頓開

有時候想想,
這也是大學教授跟補習班老師最大的不同。

很多大學教授比較學院派,
說話非常有哲理,也很啟發思考,
但實際面對問題的時候,
不曉得要怎麼拿來用。

補習班老師就不同了,
他教你的就是幫助你真對考題一一破解,
傳授給你解題技巧,背誦一些口訣,
讓你在實戰上快速解決考題。

這當中也不是對錯問題,
只是存在的意義不同而已。

如果這個世界上全部都是教授,
或者全部都是補習班老師,
並不是最好的情況。

: 如果不是S大剖析
: 我還真搞不懂 該三項思維是哪些意思
: 不過以這三項思維來說
: 我想進一步挑出更簡潔的詮釋
: 裡面或許也可找出某些商機
: a.低價的替代性商品蠶食鯨吞原本的高價市場
: 消費緊縮
: 高價泡沫破滅
: 許多廠商開始推出價格砍到一半以下的替代性商品
: 或是原商品直接削價

誠如上述所言,
「低價」並不等同於「低階破壞創新」,
因為這個當中牽涉到價值的抵換問題。

比方說,同樣都是賣籃球鞋,
我的品質跟性能都和Nike一樣好,甚至更好,
但我卻沒辦法賣到跟他一樣的價錢。

因為對消費者來說,
他買Nike的籃球鞋目的不在於打籃球而已,
乃是一種品牌的印象。

所以,雖然大陸製造了很多仿冒Nike的球鞋,
也訴求相對應的功能,外型也幾乎一模一樣,
而價錢只是Nike球鞋的一半不到,
卻無法成功創造低階的破壞性。

這其中的理由就是,
低價的替代品,並不等於低階破壞。

同樣的理由也可以解釋,
那怕我們製作了跟LV一樣品質的包包,
但售價只有LV的一半,
同樣難以造成低階的破壞性。

因為消費者去買LV,
不是為了包包這個本身的東西,
而是為了包包以外的這個品牌印象。

而「品牌」,是最難破壞的需求。

而且根據筆者觀察,
當一個商品的「功能」越「純粹」、越「單一化」
再套上品牌,大概會非常難以低階破壞的方式去創造市場。

---------------------

以LV包跟Asus的小筆電做比較。

LV包包的功能就是一般包包可以提供的功能,
但是套上LV這個時尚品牌之後,

「接近單一功能的商品 + 品牌」 = 難以撼動的價值

反觀Asus的NB要如何和HP、IBM、Sony競爭?
因為NB的功能有許多替代性,
功能上並不純粹,並不「單一」,
所以功能就有發揮的空間。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有一個新品牌的NB,
你還可能去買的原因。

只要硬碟空間更大,速度更快,
有很多目前市面上NB沒有的功能,價錢還算合理,
你就會去買,並不會完全局限在品牌的問題。

-------------------

因此,這是筆者個人的觀察:

「功能越接近單一的商品 + 品牌」 --> 就越難造成低階的破壞性創新

因為當功能沒有做文章的空間時,
就只有品牌才能拿來做文章。

但是品牌要用低階的方式去破壞,
恐怕很難達成。

因為品牌的累積不是靠策略可以短時間內完成,
還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形成一種印象or商譽。

而印象良好,商譽良好,
從來就不是低階的策略可以達成的。

: b.品牌化精緻化的專業分工
: 專業裡面可再推出掛有獨特品牌的細節分工
: 例如雞排 不該只有 脆皮跟 燒烤 也不應只有 中東 美式或日式
: 可以有芥末 可以有 海鮮口味 可以搭配小卷 變成 路邊攤的海陸大餐
: c.逐漸普及的標準規格形成不同產業
: 創新標準規格才是開拓藍海 另闢戰場的關鍵
: 例如 台灣第一家鹽酥雞 這種每家都是第一家的招牌
: 應該改成 路邊攤也可以享受山珍海味 改叫海陸大啖
: 又有烤牛肉串 雞屁股 還有 小卷 跟 溪蝦 魚干
: 各式食材都可以有各種不同料理煮法及名稱
: 上述各種
: 都應該經過 實地市調 訪查 市場測試 調整修改
: : -------------------
: : --------------------
: : 這裡再提供一個另類的思考。
: : 現在腳踏車幾乎都是1萬元起跳的高價腳踏車,
: : 而買腳踏車的人都很怕被偷走。
: : 筆者在想,
: : 其實現在的技術早就可以做到衛星追蹤,
: : 那為什麼沒有針對腳踏車來製作?
: 腳踏車防盜晶片的商品已經面世
: 我見過該廠商在世貿的商品展出
: 他們應該來看看您這篇文章

筆者也一直期待這樣的東西可以問世。

:)

不然我的腳踏車騎出去之後,
連去7-11買個東西我都要鎖好........ Orz~~~

一整個就是麻煩到不行。

: : 比方說,一個非常小的晶片,可能是指甲般大小,
: : 而本身也是一個可以重複充電的產品,
: : 會發射訊號,讓你的手機可以追蹤。
: : 因此,把這樣的晶片,
: : 放在腳踏車的某個地方,
: : 歹徒偷走之後,
: : 你可以打開手機,順便報警,
: : 立刻就追蹤妳的腳踏車。
: : 筆者認為,如果有這種產品,
: : 結合通訊業者,
: : 一個月月租費50~100元,
: : 應該會有非常龐大的需求。
: : 當然,這樣的產品也可能會有隱私的問題產生,
: : 但這就不是筆者要探討的問題了。

==============================

同樣的議題,有人可以得到啟發,
卻也有人來信說看不懂、沒意義。

無論讀者是哪一種,
其實策略的思考永遠不是提供你解答,
而是給你一個不同的想法。

實際的執行面永遠比理論要來得殘酷而真實,
但這不代表理論就是漫天大謊or天馬行空。

我們所需要做的,
是從這些觀點中得到啟發,
思考自己所執行的事業可以有甚麼改進,
或者可以執行甚麼變化以更貼近這個市場的「點」。

---------------

這樣的討論令人獲益匪淺,
感謝newalfie大大的分享。

:)

=========================

以上 淺見


--


剛申請好的Blog,歡迎大家光臨~

http://tw.myblog.yahoo.com/siriue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