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還在讀書的,請舉手

2006.03.18  中國時報    還在讀書的,請舉手
江文中

   報載,全國公私立大學一半以上的大一新生,每天念書時間平均不足一個小時。上大
一 「普通物理」課時,半開玩笑向學生做了一回口頭調查。如果我們把「不足一小時」粗
略訂為四十五分鐘,就我的了解,這個數字似乎仍高估了學生花在書 本上的時間。

   以筆者所任教的私立大學為例,大一新生的課餘生活被上網、交誼、社團活動、打工
填滿。多數學生下課之後,書本 即束之高閣,唯有考試前,才會拿來翻翻。簡單地說,學
生念書,基本上可以「一曝十寒」來形容,所以如何估算每日的「讀書時間」,恐怕連學
生 自己都難以拿捏。

   前陣子在課堂上做了一個實驗:我把一個物理定理以圖畫的方式表達在黑板上,仔
細講解了一遍,然後請一位同 學把這個定理用自己的話敘述一遍。這位同學的筆記本上畫
了與黑板上相同的圖形,可是起身回答時,一臉錯愕茫然。為了鼓勵他,我把定理的大意
重 述一次。如此連續三遍,他才能以支離破碎的句子拼湊回答。有趣的是,期末考時,我
出了一道簡答題,要求同學敘述該定理。我本以為課堂三問之後,所 有學生必定刻骨銘心
、永誌難忘。出乎意料之外,過半的同學該題交了白卷,包括當天起身回答的同學。

   上週普物課剛進行到「高 斯定律」,這是一個重要的電學定律,觀念上較難理解。我
口沫橫飛,花了整整一節課的時間,透過各種圖形、例子闡釋該定律。本週上課時,我連
續 問了三位同學,無人回答得出何謂「高斯定律」。我不死心,繼續請第四位、正埋頭吃
著便當的學生回答。在得到「不知道」的答案後,我只好將「高斯定 律」再講一遍。

   由此可見,課堂上,學生普遍有心不在焉的現象。令我感到驚訝的,是當我連續問了
三位同學相同的問題,其他同 學即使不記得該定律,但稍有求知欲者難道不會心生惶恐,
想翻翻書本或筆記找出答案?但是學生所反應的蠻不在乎的態度,著實令人吃驚與憂心。

   理 工的觀念或問題,常常要用心思考才能理解,用力演算才能致用。以往我的考試命
題方式是以習題為藍本,但是略加變化與演申,所以用功的學生,理應不 會覺得太困難。
拿這樣普通的方法測試學生,所得到的成績令人震驚,學生平均分數之低落與不在乎的態
度,足以令最熱心的教師扼腕消沉。

   在 不得已的狀況下,歷年習題的指定份量一減再減,而考試的方式,也從習題變化演
申逐漸變成習題原封不動。請想像一次期中測驗,十餘道習題題庫的範 圍,在題目事前完
全告知、考試時間充足的情況下,一個大一班級的平均得分為何?三十分不到!

   筆者在大學任教七年,稱不上資 深,但是卻有感情形每下愈況!分析可能的原因有二
:第一是我們的教改使學生素質下降、學習動機愈形低落;第二則是大學數量增加之後,
學生 的平均素質下降。後者是許多中後段學校目前所面臨的窘境:招收不到資質、程度合
格的學生。如果單純素質欠佳,但學生學習意願高,教學尚有可為。但 是現在常覺得自己
簡直不像在大學裡任教,除了必須扮演「循循善誘」的褓姆角色之外,還要配合學校多方
策略,做糖衣包裝與嚴格督察的工作。

   經 常勉勵學生,應該多接觸不同領域,如果發現所念科系與自己志趣不合,不妨考慮
轉換跑道,尋找最合適發展方向。詢問學生對於物理觀感,所得到的通常 是不痛不癢的回
答,既無追求學問的熱忱,也沒有確切的方向。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說,上大學彷彿像數
饅頭般的義務,只等著畢業拿張文憑。而 這種現象更有向研究所發展的趨勢。

   和三、四年級的同學聊天,詢問他們大學畢業之後要做什麼,所得到的答案清一色是
要考研究 所。再問他們為什麼要考研究所,就答不出個所以然來。

   在大四「材料物理」的課堂上,向同學介紹奈米碳管等尖端的材料。我對著同學 說:
如果你是第一位發現碳六十的人,當你看見世間竟存在如此神奇的結構時,心裡難道不會
充滿驚喜與成就?一位學生很坦白地告訴我,他不會 有什麼感覺。這位同學打算念研究所
,但我懷疑他對「研究」二字的意義究竟有幾許認知!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